close


  央廣網北京11月21日消息(記者張聞)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電影《星際穿越》從上映以來,就成了大家聚在一起最愛的談資,也帶熱了整個科幻題材。被稱為中國科幻小說第一人的劉慈欣最近就有五部小說可能被電影化。幾乎同時,他的作品《三體》英文版登陸亞馬遜,西方對於中國科幻小說的好奇也因為這部作品被激發了出來。劉慈欣本人如何看待電影的改編和英文版小說的上市?生活中的他,又是否如外界想象的那樣是一位久居深山著文章的隱士?帶著種種疑問中央台專訪了這位被同行稱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的“高人”。
  今年11月好萊塢科幻巨制《星際穿越》在國內上映,看懵了一眾文科生。大家不明覺厲,隨後開始瘋狂得在網上搜尋關於黑洞、蟲洞和多維世界的背景知識。查得掃盲貼越多,一本叫做《三體》的國內科幻小說被提及的次數就越多。《三體》的作者劉慈欣也意外的被這種“隔空響應”吸到了大眾眼前。有報道稱,劉慈欣已經有五部作品進入了電影改編流程。對此他的書迷心情複雜,一方面希望《三體》從“腦補”變為“眼見”,同時又擔心想象力被粗製濫造壓垮。對此,劉慈欣反倒不甚在意,在他眼裡先拍出來,再爭好壞也不遲:
  劉慈欣:總得試一試才知道啊,現在還沒有一部中國大成本的科幻,怎麼會知道拍不好呢?
  乍一聽,你會覺得劉慈欣對自己作品電影化的態度很是豁達。但當我向他詢問中國科幻電影究竟差在哪兒的時候。他卻又出人意料得給出了一個近乎“死磕”的答案:
  劉慈欣:差在最後一個你說的,情懷上。而這個是最難攻破的,技術上是差的最少的,我們做電影的普遍缺少一種科幻的情懷。之所以看上科幻電影是因為他有市場前景。並不是他自己從內心裡就有那種對宇宙,對未知世界的嚮往。對宇宙那種弘大的敬畏感,站在一個很大的高度把人類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的眼光。
  也是在這個月《三體》的英文版登陸亞馬遜,正式接受西方市場的檢閱。媒體報道,其精裝版與Kindle版首日銷量就分別奪取了亞洲文學類第1名和第2名。而劉慈欣則更關註西方讀者對此書的評價是出於作品本身還是對中國的好奇:
  劉慈欣:我希望我的小說被他們當做科幻小說看,而不是被他們當做中國的科幻小說看,他們網上的評論很複雜,各種原因都有。但是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不遠看到的,他可能只是希望通過這部作品看看中國的科幻小說到底啥樣啊?小說僅僅是靠這種東西來吸引西方讀者的話。當然這比不吸引還是好的。但是我覺得這多少有些低級。
  隨著作品關註度的上升,劉慈欣本人在媒體眼中也成了一個亟待解開的“迷”。最初,有媒體找他評論《星際穿越》。他甚至回答沒有第一時間看,因為住的地方偏僻沒有電影院。這樣的報道很容易讓人把劉慈欣想象成一個隱居在山溝里的室外高人。與他對話才發現,這位作家生活的另一面也許就是一個普通的工程師。他身上有條件反射式的坦誠、近乎苛刻的客觀,甚至還有一些中庸。
  劉慈欣:我現在住的地方不是我想住在那而不是沒有辦法。我當然想住在北京上海廣州,可我買不起房子啊,而且我來也沒工作啊。不是我故意隱居到那成了一個隱士了。因為我的工作就在這個地方,全國大多數人還是生活在我這種地方。
  聊天自然而然的能扯到房子、工作是工程師劉慈欣的A面,一旦你將話題伸向未來,科幻作家劉慈欣的B面,便自動彈了出來:
  劉慈欣:內向的未來就是人類可能把自己的思想意識下載到網絡上,然後整個人類生活在一個虛擬世界里,這位未來是向內收縮的,在大自然中人類的體積會越來越小,最後都收縮到某個內存裡面了。外在的未來就是人類向外面開拓在宇宙中尋找新的生存空間。人其實是很趨於享樂的。能享樂一般他就不會冒風險,一旦我們能把自己的意識下載到虛擬世界里,那是極其舒適的,你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人們時候還有動力向宇宙開拓呢。別說那種情況了,現在人們已經躺在技術的安樂窩裡了。我們有多少年沒去過月球了,我們現在也沒有多大的欲望去火星!
  聽得出來,劉慈欣更希望未來人類選擇推開星空而不是委身芯片。他對未知的描述也讓我似乎體會到眾多科幻迷沉醉宇宙夢想的原點。置身無限大的星河,人類的渺小顯而易見,但正是這種渺小為我們帶來了強烈千百倍的存在感。  (原標題:《三體》改編成電影塵埃落定 風頭蓋過《星際穿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xrcryaqfscj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